为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,推动高校转型发展,根据《大连财经学院关于加强先进教育思想观念学习的实施意见》要求,11月2日,创新创业学院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开展了主题为“如何进行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”的第二期教育思想大学习、大讨论,学习文件精神,阐述感想,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,提出符合我校校情、校况的建议和意见。
活动首先学习了《教育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》《北京师范大学景安磊、白滨:高校应用型本科该如何自处》以及《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——教育部党组副书记、副部长杜玉波答本报记者问》等文件精神。然后围绕在课程建设方面,如何推进一流课程、应用型课程、课程思政课程、应用型教材及新形态教材建设?如何规范课程建设管理、强化建设效果评价?等内容展开讨论。
会上,院长王晓雪强调,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,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,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,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,生产服务一线仍然紧缺一批应用型、复合型、创新型人才。积极推进转型发展,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,应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,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,推动我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。
研讨会中,与会人员围绕主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深入探讨。
就业教研室青年教师刘蔼如谈到,对于推进一流课程建设,我认为,第一,是要做好顶层设计。要以质量提升为目标、理念创新来引领、资源建设做基础、技术创新是手段、课堂改革是核心。第二,改变传统式的教学模式,应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,重构人才培养生态环境。第三,在面对课程改革持续难这一问题,要做好的是建立激励制度。通过开展培训、健全考核考核体系等方式达到内在激励的目的,并通过教学奖励等方式达到外在激励的目的。
就业教研室青年教师孙磊谈到,通过此次学习,我认为,坚守应用型与实践型人才培养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定位。精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行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,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针对性、实用性。积极推动校地教育资源合作共享,使应用型高校更好地与当地资源对接,与经济开发区、产业聚集区创新发展对接,推动应用型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、融合发展。
院督导姜文文谈到,培养面向未来的应用型人才需要根据现实需求促变,而促变的关键一招就是教育评价的改革。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,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。评价改革要解决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导向问题,要思考培养什么人、为谁培养人、怎样培养人的问题。
教学秘书肖茹丹谈到,通过对《辽宁省“十四五”教育发展规划》的学习,了解了辽宁省未来五年的教育工作的八点任务,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、大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、补齐全民学习终身教育体系短板、增强服务振兴发展能力、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、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、推动智能时代教育变革、深化重点领域教育综合改革。
会后,全体教师表示要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,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,转变发展理念,增强改革动力,强化评价引导,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,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,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来,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,全面提高我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。